跳至正文

“半省堂”的来历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在网络世界里我经常使用“碧云飘鹤”这个代号来行走江湖。“碧云飘鹤”应该是从2005年开始使用的,但具体时间忘了。这个词的来历至今依然清晰记得:某天午休,似梦非梦中隐隐约约看到了一片蓝天白云和一只仙鹤。醒来,便有了“碧云飘鹤”这个独一无二的原创词。“碧云飘鹤”听起来更像一个人的“号”,但是我却避免使用“字”或“号”来称谓自己。在古代,有字号者常为有身份或有学问之人,虽然自己是学历史的,但是感觉离之相距甚远,故暂不给自己取什么字号。

最近,感觉“碧云飘鹤”这个词使用了这么久,应该换换了——主要是和自己的年龄有些不搭!飘鹤,似乎往往给人一种高高在上,孤傲无比的感觉。年轻气盛时用用该词标榜一下自己的年少轻狂与特立独行尚可,到而立之年再用就不合适了。再者说,一介书生,有什么可清高孤傲的,还是多接接地气儿的好。想来想去,感觉自己在内省方面做得不够好,于是便想出了“半省堂”一词来勉励自己。

“半省”根源于《论语》中曾子的话:“吾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省,有人解释为每天三次反省,也有理解为应为多次反省,还有人解释说不是三次或多次反省,而应是反省这三个方面:为人、交友与为学。不管如何,每天反省自身倒是真的。历史上将“三省吾身”做到极致的可能非曾国藩莫属。曾国藩中年之后,军国大事,日理万机,但仍坚持每日“三省吾身”,成就了“慎独”美誉,多为后人多称道、仿效。

“三省”是成王成圣的标准,想想我一介草民,哪能做到如此高标准、高规格呢?三省做不到,一省似乎也难,那就干脆“半省”得了!”半省“并没有高深含义(或许还是个病词),就是纯粹好玩儿而已,只是想提醒一下自己以后要多多反省,时刻谨记“谦虚敬慎,克勤慎行”而已!具体来讲,以后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反省:

——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弄清楚优劣之后,就要做出合理的判断:哪些事该为,哪些事不该为,要做出决断。不可四面出击,浅尝辄止,貌似博通却无一专长,是为大忌。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精力用在自己所擅长的事情上,方能有一番作为。

——宽容包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待他人却需多多理解与包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个人经历不多,见识不同,对世界的认识自然也就不同,世界本不必整齐划一,要求每个人都长着天使的面孔那是不现实的事儿。在网上,见识了太多的泄愤与骂战。政见不同,观点各异,争论在所难免,但是争论必须建立在理性与同情基础之上,脱离了这个基础就只能演变成骂战了。人无足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要时常多一份宽容与同情。“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才是整个社会所应有的理想状态。

——谦虚敬慎。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多看他人的长处,多学习他人的优点,切忌搬弄是非,揭人短处。

——少抱怨,多调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予人言只二三。其实,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遇到不如意之事,“二三”最好也不要多讲,第一要务是多思考如何调整自身的心态,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常言“读史明智”,如果说历史真有什么作用的话,我想大概也就仅仅有这么一点了。三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留下了无数可圈可点的故事,然而,有一点却贯穿始终,亘古未变,这就是:人性相通!所以,若读通历史的话,就会对诸事见怪不怪了,自然也就多了一份坦然,也就不会对诸事偏执若狂了——不偏执,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

《“半省堂”的来历》有14个想法

  1. 这个名像某个地名,或是某个帮派名,为何不如直接“半省”呢?起码两个字有个自省的动作意思在内,况且两个字的名称简单一点,好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