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中外关系史论丛》(1-24辑)目录

《中外关系史论丛》为中外关系史学会主办的会刊,从1985年以来,已连续出版24辑。现将各辑目录汇编整理如下: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辑

[主编﹕朱杰勤﹐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2月]

参《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通讯》第5期(1984)﹕

http://www.china-world1981.com/wp-content/uploads/2010/11/Newsletter_0005.pdf

查阅﹕http://cpfd.cnki.com.cn/Area/CPFDCONFArticleList-LDZW198103001.htm

目        录

前言  孙毓棠

斯基泰贸易之路和古代中亚的传说  孙培良

十世纪前突厥与匈牙利的关系  龚方震

中国和欧洲的直接交往始于何时  莫任南

关于马可·波罗的三个年代问题  黄时鉴

利玛窦携物考  王庆余

利玛窦交游人物表  林金水

金猫里、合猫里和猫里务考  陈佳荣

明代漳州月港的兴衰与西方殖民者的东来  谢方

关于《两种海道针经》的著作年代  张崇根

从考古发现看内蒙古地区在元代东西交通中的地位  盖山林

元代伊斯兰教人物——哈只哈心  何高济

评《真腊风土记》的三个校注本  许肇林

编后附语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辑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4月]

参《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通讯》第8期(1987)﹕

http://www.china-world1981.com/wp-content/uploads/2010/11/Newsletter_0008.pdf

查阅﹕http://cpfd.cnki.com.cn/Area/CPFDCONFArticleList-LDZW198601001.htm

目        录

中国古琴流传日本考  谢孝苹

中国与日本北海道关系史话  陈抗

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侨居日本考略  吴凤斌

宋代早期的中越关系  戴可来

道明国考  黄盛璋

元代爱薛事迹新论  沈福伟

西班牙奥斯定会士的首次泉州之行  杨钦章

俄美公司与广州口岸——“俄罗斯夷船来广贸易”考略  蔡鸿生

1824—1885年的中缅交往  余定邦

唐诗中的中外关系  耿引曾

记新发现的明末《两仪玄览图》  王庆余

近年出版的有关香港历史的书籍介绍  杨诗浩

编后附记  谢方﹑王克勤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3辑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8月]

查阅﹕http://cpfd.cnki.com.cn/Area/CPFDCONFArticleList-LDZW198703001.htm

目        录

唐代的文化开放政策及其对日本奈良文化的影响  王金林

元代的对外政策与中外文化交流  黄时鉴

论明永乐时期的“海外开放”  孙光圻

论明代前期中国与南洋外交的演变  翁惠明

明代海防与海外贸易——明朝闭关与开放问题的初步研究  陈尚胜

论明代海禁政策的确立及其演变  晁中辰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历史教训  徐明德

明代后期部分开放海禁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李金明

试论清代并非闭关锁国  郭蕴静

清代前期中俄边境贸易关系及其对北方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卢明辉

古代阿拉伯人记中国  龚方震

汉代有罗马人迁来河西吗——骊轩县的起源问题  莫任南

俄罗斯馆医生与清朝宗室的晋接  蔡鸿生

中国学在印度  H. P. 雷易

编后记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4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3月]

查阅﹕http://cpfd.cnki.com.cn/Area/CPFDCONFArticleList-LDZW199205001.htm

目        录

古代扬州港及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  吴廷璆﹑郑彭年

阿拉伯文唐末背水壶(封面照片)  陈达生

汪楫使琉球及其著述论略  谢必震﹑傅朗

英国的“港脚贸易”与广州  陈尚胜

清代日本铜的进口与用途  陈希育

释大汕及其越南之行  戴可来﹑于向东

古代中国伊朗文化关系略论  叶奕良

可萨汗国—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龚方震

清俄合办外蒙古金矿初探(1899——1911年)  吕一燃

恰克图买卖城中俄边境贸易的兴衰变化  卢明辉

试论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  纪宗安

郑和下西洋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卢苇

16—18世纪澳门港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  陈炎

北洋航路拓展与朝鲜半岛制瓷文化的交流  林士民

南北朝以前江苏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王介南

扬州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宋岘

唐代前期粟特人的经济活动  高子华

清初中朝经济交流略论  吴士英

17—18世纪华人在南圻的垦辟  武尚清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扬州会议纪要  岳岩

东晋南朝时期外国僧人在我国的活动  耿引曾

韩振华教授与中外关系史研究  夏南林

编后小记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2辑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2辑 丘进、张倩红、万明主编

出版人:方鸣

《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年10月

目    录

法兰西学院汉学讲座200周年与伯希和的贡献……耿 昇

评西方首部纳西学专著《麽些研究》……杨福泉

日本在华神社之研究——以杭州神社为例……陈小法

德国与中日历史认识问题——以《明镜周刊》为例……张绍铎

奠边府战役与日内瓦会议:从世界局势与中越关系视角的考察……于向东

中國歷代的海路、海圖及針經……陳佳榮

论西南丝路与海上丝路的关系……方 铁

海南岛与海上丝绸之路……张一平

试论丝绸之路上宗教传播流向及其成因……王 超

徐福为中日或东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施存龙

南唐章僚《海外使程廣記》考……王元林

宋代大食进奉使辛押陀罗其人其事——兼谈广州蕃坊方位等问题……马建春

元明时期外国来华使臣驿站接待略述——以真定为中心的考察……戴建兵、邵 岩

郑和下西洋前后的满剌加社会……时 平

郑和军士本头公研究略陈……徐作生

论明永乐时期环渤海地区的海防……赵树国

晚明东亚海域地缘政治变迁与天津镇、登莱镇的建立……赵现海

佩里舰队所见琉球与中国、日本之关系……修 斌、刘啸虎

从历史文化角度看中越友好……古小松

中文与阿拉伯文在印度洋的交流——以12-17世纪斯里兰卡地名的演变为中心……[意]胜 丽

中国藏李朝档案孤本《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新探……万 明

“学士情結”与中韩文化关系——以系列中国学士东迁案例为中心……刘永连、刘安祺

刘鸿训天启使行与朝鲜海上贡道之重启——兼及《辛酉皇华集》与《朝鲜光海君日记》叙事之比较……孙卫国

朝鲜使臣李民宬对明朝海交重镇登州的记述……王克平

从清代福建督抚奏疏看中西文化撞击……吴伯娅

“神豆汤”故事真相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张晓川

近代外资企业对巴蜀商业文化的影响……王雪梅

晚明澳(门)日(本)贸易中的中国丝织品……戚印平

略论18-19世纪东南亚海参燕窝贸易中的华商……冯立军

略论鸦片战争后福建外销茶贸易……张应龙

彰显全球化视野,推动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5辑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1月]

目        录

中国制造磁器术传入印度  季羡林

从明中叶华南地区看郑和下西洋的社会效果  万明

侯显出使榜葛剌考――兼论费信、马欢抵榜葛剌的年代  谢方

隆庆开放与华南经济  陈尚胜

澳门与日中剑刀贸易  马明达

广州制度与行商  庄国土

鸦片战争前英商在广州的贸易  李金明

佛教海上传入中国之研究  吴廷璆 、郑彭年

唐代广东的佛教  孔繁敏 、张连城

论基督教的传入与澳门的关系  黄鸿钊

艾儒略与福建士大夫交游表  林金水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中国华南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历史与

现状学术研讨会”综述   夏应元

编后小记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6辑

[《中西初识》(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大象出版社1999年3月]

参《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通讯》第14期(1998年11月)﹕

http://www.china-world1981.com/wp-content/uploads/2010/11/Newsletter_0014.pdf

目        录

明朝对澳门政策的确定  万明

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中源”  徐海松

四力馆  郁龙余

踫撞与裂变--清代前期中西关系刍议  吴伯娅

徐光启佚文《造物主垂象略说》  李天纲

四夷馆  郁龙余

西域之逸民 中国之高士  康志杰

18世纪清宫廷“海西派”绘画的时代背景  莫小也

传教士与清宫仪器制造  刘宝建

明末耶稣会士来华与西方地学的传入  唐锡仁﹑黄德志

陈季同--晚清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张先清

会同四译馆  郁龙余

梵蒂冈所藏汉籍目录两种简介  荣新江

栅栏墓地与中西文化交流  高智瑜﹑林华

儒学在欧洲的早期传播初探  张西平

中外学者对大秦景教碑的研究综述  耿昇

1861年中俄会勘东段边界研究  吕一燃

18世纪至19世纪中俄商人在蒙古近境贸易市场的起落变迁  张昱

杜环游历大食国之路线考  宋岘

关于日本平安时代遣唐使的次数问题--以高阶远成的遣唐为中心  夏应元

元代出使安南考  马明达

帖木儿统治时期中亚商业贸易  乌云高娃

论明朝对琉球的册封  李金明

后记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7辑

[《中西初识二集》(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大象出版社2002年9月]

查阅﹕http://read.chaoxing.com/ebook/read_11081831.html

目        录

[论文]

“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  严建强

耶稣会士白晋对《易经》的研究  吴伯娅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  黄启臣

同曲异工—16-18世纪西学东渐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  胡孝德﹑高小平

论15-19世纪初海外华商经贸网络的发展  庄国土

16-17世纪中叶澳门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万明

清代前期澳门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  李金明

早期葡萄牙人在福建的通商与冲突  廖大珂

明代市舶太监的历史作用  王川

17-18世纪俄国来华使节与俄国汉学萌芽  阎国栋

海西幻人来路考  王子今

唐宋佛书中的昆仑奴  蔡鸿生

元代色目人史事杂识  尚衍斌

明代嘉靖末年至万历年间的中缅战争  贺圣达

[述评]

西方汉学界对开封犹太人调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耿昇

海外明清西洋风美术研究评述  莫小也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8辑

[《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

参《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通讯》第17期(2002年7月)﹕

http://www.china-world1981.com/wp-content/uploads/2010/11/Newsletter_0017.pdf

目        录

蓬勃发展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代序)  耿昇

丝绸之路开辟前欧亚大陆中部的交通状况  蓝琪

丝绸之路上的西北民族凝聚  李明伟

论早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  朱亚非

贝叶经与西南丝绸之路  张泽洪

古代中国至今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的陆路交通  方铁

海上丝路与环球经济——以16至18世纪中国海外贸易为案例  李木妙

试论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  陈潮

敦煌石窟艺术的中国化与中国南系佛教艺术散论——兼论南北“丝绸之路”有关问题  马德

唐宋时期广州的波斯蕃商与怀圣塔  廖大珂

6、7世纪靺鞨部族与高句丽关系考述  马一虹

“天马”诗文与马黎诺里出使元廷  王颋

中亚帖木儿王朝的来华使臣  张文德

葡人入据澳门开埠历史渊源新探  金国平﹑吴志良

试论明代海陆丝绸之路的变迁——从葡萄牙耶稣会修士鄂本笃自陆路来华谈起  万明

明代云南东西交通线上政区治所城镇的城池  陈庆江

清前期中西海路丝绸贸易  吴建雍

17世纪中叶“草原丝绸之路”恰克图等口岸中俄贸易关系的发展  卢明辉﹑李烨

从马德新的《朝觐途记》看近代西南丝绸之路  孙振玉

20世纪初《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对西部中国的认识与报道  窦坤

编后记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9辑

[《“16-18世纪中西关系与澳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主编﹕耿昇﹑吴志良﹐

执行主编﹕万明﹐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

目        录

17—19世纪西方人视野中的澳门与广州  耿昇

管中窥豹——16至18世纪中国人的西洋观与澳门  赵春晨

16—18世纪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地位  陈炎

试论葡萄牙人入居澳门  廖大珂

明代中英第一次直接冲突与澳门——来自中、英、葡三方的历史记述  万明

俄国首次环球航行登陆澳门始末  阎国栋

吴历“入岙不果”隐因探究  金国平﹑吴志良

十七世纪以澳门为中心的东亚海上贸易网  李金明

1757年广州一口通商政策的形成与澳门问题  陈尚胜

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耶稣会士碑看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明晓艳

澳门耶稣会传教士与南明政权  余定邦

The Chinese priest Andrew Li (1692—1775) apostle of Sichuan and the support

he received from French missionaries in Macao  沙百里

澳门与干隆朝大教案  吴伯娅

澳门土生族群研究与十八世纪教区档案  李长森

徐光启与西洋星晷仪——以韩国黄胤锡《颐斋乱稿》所载《徐光启崇祯戊辰历元用星晷法》

为例  冯锦荣

明清之际中西音乐的交流——澳门是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个案之一   黄启臣

西班牙方济各会广州医院初探  崔维孝

康熙朝西洋医学的传入  关雪玲

澳门圣保禄大教堂建筑再探  邢荣发

圣保禄学院﹑圣若瑟修院的双语教育与明清西学东渐  邹振环

澳门史研究的新趋向——“16—18世纪的中西关系与澳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继光

懵懂三百年——明清对葡萄牙长期误识兼论原因后果  施存龙﹑张维英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0辑

[《“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主编﹕石源华﹑胡礼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目        录

序言  石源华﹑胡礼忠

探寻世界文明的中华文化资源  周宁

文化传统在现代性多元发展中的角色地位与历史使命  姜义华

全球化与东亚历史  滨下武志

21世纪和中庸  沈伯刚

诹论汉文化圈  羽离子

地理环境、交流与东亚文化区的形成和变迁  吴松弟

东方封贡体系与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  黄鸿钊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  孙泓

古代东亚汉文化圈各国交往中使用的语言与相关问题——以唐、日本、新罗和渤海

为中心  马一虹

百济与南朝的文化交流及其在东亚的意义  韩昇

两晋南朝与东南亚、南亚海上交通  石云涛

隋朝帝国的创立与东亚关系的整合  李鸿宾

唐五代时期道教在东亚文化圈的传播——以金可记、崔致远为中心  张泽洪

档案所见明后期中朝关系史事  万明

明清之际儒学东渐日本再探讨  朱亚非

从《热河日记》看18世纪中韩文化交流  吴伯娅

北京琉璃厂与清代中韩文化交流  韩雨蕾

中国正史中的日本观  滕军

法国人华耶稣会士罗历山及其对“东京王国”的研究  耿昇

论近代远东国际关系的变迁与中国的周边外交  石源华

从近代博览会看到的中日关系  何世凤

中日两国对外来文化的不同反应——以铁路为例  祝曙光

近代日本非政府团体的对华政策理念——东亚同文会为例  翟新

汉文·韩文·英文·日文——欧美新教传教士近代在韩办学的文字选择  王立诚

东亚文化圈发展的展望  孙进己

“睦邻、安邻、富邻”:和平崛起战略架构下的中国周边外交  汪伟民

论21世纪全球化时代韩国与中国合作关系的前景和模式  李奎泰

中日关系的心理障碍  鹿锡俊

台湾对东南亚的投资和东南亚华文教育的振兴  庄国土

“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参会论文目录

“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石源华﹑欧阳小刚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1辑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与暨南大学文学院合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 ]

参《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通讯》第21期(2006年12月)﹕

http://www.china-world1981.com/wp-content/uploads/2010/11/Newsletter_0021.pdf

目        录

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  纪宗安﹑孟宪军

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年 杨巨平

王莽改制与古代西域姓名体系的变化  贾丛江

龟兹于阗道考证  廖肇羽﹑贾东

尉犁地名和柔然源流考  李树辉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磨合和交融——敦煌北凉石窟佛教艺术文化内涵探析  胡同庆

丝绸之路上的新和  邢春林

渤海与后东突厥汗国的关系——兼及渤海建国初期的周边环境  马一虹

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  宋岘

整体视野下的丝绸之路——以明初中外物产交流为中心  万明

明与西域的玉石贸易  张文德

喀什“香妃墓”辨误  纪大椿

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  贾建飞

西方人视野中的喀什  耿昇

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  袁澍

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  刘永连

论唐代广州港与海上丝路的关系  王元林

丝绸之路岷江支道的重要作用  李绍明

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  段渝

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  耿引曾

丝绸之路向东延伸的新资料——从东北亚地区出土的考古资料看西方文化的传播  孙泓

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版本问题  王欣﹑徐百永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之路上的《华夷译语》  邹振环

编后记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2辑

[《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主编﹕耿升﹑朴灿奎﹑李宗勋﹑孙泓﹐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参《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通讯》第21期(2006年12月)﹕

http://www.china-world1981.com/wp-content/uploads/2010/11/Newsletter_0021.pdf

目        录

序  朴文一

序  孙进己

开幕词  耿昇

延边大学校领导欢迎词  朴永浩

延边大学人文学院领导致辞  姜龙范

[综合篇]

历史上国际关系的几种基本模式  孙进己

对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考——中外关系史研究状况综述  陈崇凯﹑纵瑞彬

中国与东北亚各国关系史研究的历史与展望  朴灿奎

21世纪中国与东北亚多边关系走向研究  王锋

中国与东北亚各国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孙泓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陆芸

东北亚环黄海“华夷秩序”的历史渊源——以中韩关系历史渊源为中心  曲金良

东亚文化圈﹕东亚FTA和中日韩旅游发展  李明伟﹑梁国华

中国传统王朝国家(观念)在近代社会的变化  李鸿宾

(传统与近代的对接——从地域和民族角度论述中国传统王朝的近代境域)

关于近代中国海外移民动因的考察  潘兴明

沈曾植与早期中外史地研究  许全胜

19世纪70年代中日关于朝鲜问题的交涉和李鸿章的对日认识  方民镐

南诏与唐朝的关系及其表述语  方铁

回鹘印度历史文化关系研究  杨富学

宋元时期南海神、天妃封号与崇拜研究  王元林

徐福与哥伦布  曲玉维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夕阳  陈佳荣

中国江南先秦文化与环渤海文化圈关系的探讨  张志立﹑彭云

[中西关系史篇]

中西文化关系与中西历史比较——《启蒙时代欧洲中国观》引言  张国刚

从《花甲忆记》看丁韪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段琪

中外关系史研究中的一项新成果——读《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

一八八七年海外游历使研究》  窦坤

论19世纪西方的新疆研究之兴起  贾建飞

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  向红笳

值得重视的历史文献——《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评介   吴伯娅

马礼逊与早期中英外交关系考析  陈才俊

1918~1955年加拿大法裔耶稣会士在徐州传教过程初探  李晟文

常熟传道员何世贞及其《崇正必辩》  周萍萍

清朝的闭关政策与澳门  郭卫东

1950年代初期南京“反侮辱、反诽谤”运动的历史考察——大学与“美国想象”

的塑造  李刚

孟斗班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新公布的档案文献看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耿昇

马欢《瀛涯胜览》源流考——四种明钞本《瀛涯胜览》校勘记  万明

[中日﹑中俄﹑中蒙关系史篇]

7世纪前期的东北亚政治关系与白江之战  李宗勋﹑张暾

试述宋日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内容  李梅花

明代援朝抗倭与建州女真的崛起  李日强﹑晁中辰

德国哲学研究时期的王国维与日本——以王国维的尼采研究为中心  修斌

上海东文学社与南洋公学的东文学堂  邹振环

试论近代日本神户与广东的火柴贸易——兼论海外华商网络在中外关系史中的作用

张应龙

全面抗日战争初期中美中苏关系的演变及其启示(1937~1941)  黄世相

胶济路风波与中日关系  祝曙光

抗战初期日本放弃实施青岛战场计划的原委  张树枫﹑郝丽华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与东亚和平  华强﹑张晓燕

中日两国近代爱国主义比较分析  于海君

近10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陈彤

帝俄汉学的历史与成就  阎国栋

1921年2月库伦之战  樊明方

20世纪初日本与沙俄利用巴布扎布蒙古武装进行侵略阴谋失败  卢明辉

论俄罗斯乐舞戏剧艺术对东亚诸国文化的影响  李强﹑许永红

[中朝﹑苏朝关系史篇]

中朝关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姜龙范

中国与朝鲜两国关系史新视角  王冬芳﹑楚志高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冷东

历史上浙江与朝鲜半岛的友好交往  鲍志成

从中西文化成因对比看中朝现代化起步的尴尬  张增香

宁波港及其海外贸易  李英魁

中朝实学文化之比较  李英顺

金富轼在古代中韩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刘子敏

高句丽与百济﹑新罗的“自我意识”及其它  苗威

试论民族文化是衡量高句丽政权进步的重要尺度  郭渊

高句丽、百济遗民关联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拜根兴

从征伐高句丽看隋唐时期的“天下秩序”观  李方

试论百济与北魏的关系——以百济的上表文为中心  金锦子

辽与高丽的关系  冯永谦﹑彭云﹑张志立

高丽忠肃王王位之动摇不定——以忠肃王八年拥立沈王暠运动为中心  朴延华

明洪武朝与高丽(朝鲜)关系简论  余三乐

明前期市舶宦官与朝贡贸易管理  李庆新

万历朝鲜之役真相  李铁匠

《燕行录》﹕17-19世纪中朝关系史的重要文献  王政尧

后金政权对朝鲜的第一次征服战争述论  王臻

从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看“土门”    陈慧﹑李宝奇

再论朝鲜史学界的“朝鲜人民革命军”说  金成镐

冷战起源时期的苏联之朝鲜政策研究——俄罗斯及中亚朝鲜学研究分析  刘英

[附录]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 学术

讨论会胜利召开  姜龙范﹑孙泓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 学术

讨论会综述  贾建飞

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 ―  2005年8月19日在延吉会议上的总结  陈佳荣

中外关系史学会第6届理事会名单

后记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3辑

[《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与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目        录

总序  岳冲

序  柴英

[综合篇]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初探(摘要)  陈炎

宋元时期的明州(庆元)港(摘要)  陈高华

千年宁波港荣辱伴中华——西方人视野中的宁波地区  耿昇

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点拙见  孙进己

宁波的造船业与海上丝绸之路  席龙飞

浅谈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发展与分期  林士民

试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及主要特征  鲍志成

宁波在东北亚的地位  孙泓

广州、宁波等中国沿海外贸港口比较刍议  王元林

宁波、泉州的比较研究  陆芸

元代宁波在中日关系中的矛盾性格  毛阳光

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  白芳

东亚的海域交流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以宁波为焦点介绍(摘要)  冈元司

“海上丝绸之路”宁波文化遗存界定之管见  李英魁

[港口贸易篇]

遣唐使时代五岛列岛和明州的关系  毛昭晰

试论宁波港城的形成与浙东对外海上航路的开辟  刘恒武﹑王力军

海外贸易与唐宋明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李小红﹑谢兴志

唐至北宋明州港南下航路与贸易  王宏星

五代吴越同时期宁波与日本海外贸易年次及特点探讨  王心喜

五代越窑在澎湖——两岸交通的第一波  陈信雄

五代越窑青瓷的外销与制瓷技术的传播  李军

明州航线最早使用罗盘之记录  陈佳荣

两宋时期明州为枢纽港的中朝航海  施存龙

略论明州在宋丽民间贸易中的地位  张伟

普陀山的新罗礁、高丽道头在“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王连胜

元日贸易特征论——以庆元港为考察对象  江静

异文化交流中的宁波——时代与人群、贸易  马一虹

明代宁波在中日经济交往中的地位——兼论官、民贸易方式的转变与嘉靖“大倭乱”

的起因  王慕民

明代宁波的“贡市”——以明末高宇泰《敬止录》为中心的探析  万明

明清宁波与日本的经济交往  乐承耀

明清时期的闽浙海防与海上丝绸之路  靳维柏

[多元文化篇]

中国江南与北韩半岛海上文化交流  张志立﹑彭云

唐代明州与中日交流  王勇

海上丝绸之路与宁波佛教  李玉昆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与东方货币圈研究  储建国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与移民关系初探  施祖青

来宋日僧成寻与宁波商人陈咏  郭万平

论宋代浙江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徐吉军

宁波与中日“海上书籍之路”  贺宇红

明清间来宁波天主教传教士考略  徐良雄﹑汪岚

天一阁藏明抄本《官品令》与中日律令制度的研究  虞浩旭

论妈祖信仰对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作用  黄浙苏

来甬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初探  谢振声

“实理实学”的实践——朱舜水与日本“后乐园”  鲁怒放

宁波华花书房刊本知见略述  黄时鉴

近代来华传教士丁韪良与宁波——读《花甲记忆》  周萍萍

东海之滨谈天学——明清之际宁波天主教徒朱宗元的思想  龚缨晏

后记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4辑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与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合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http://www.china-world1981.com/?p=644

参《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通讯》第25期(2010年12月)﹕

http://www.china-world1981.com/?p=613

目        录

中东铁路的修筑与近代哈尔滨犹太人的经济发展  张铁江

诗歌反映的中外文化交流  陆芸

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璀璨的天平文化  刘明翰﹑陈月清

传统“天下”观念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形态  纵瑞彬

高丽末朝鲜初对公险镇的历史记忆  李花子

中国史料描绘遣唐使形象  王勇

李朝质子与清初中朝文化交流——以李朝质子与盛京宫廷为中心  王艳春

18世纪朝鲜学者朴趾源的“利用厚生”主张  赵兴元

东北亚海上交通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孙泓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区间贸易  许序雅﹑林琳

古代中国人笔下的印度洋  耿引曾

1560:让世界知道澳门——澳门始见于西方地图年代考  郭声波

莞香对岭南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白芳

明代诏敕的类型——以明初外交诏敕为例  万明

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  朱亚非

明代滇西地区内地移民对中缅关系的影响  古永继

康熙朝御用玻璃厂与西方传教士  王和平

元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以无学祖元《临剑颂》为例  江静

明代中日书籍交流之研究——以《卧云日件录拔尤》为例  陈小法

义充市井——《泉州两义士》卷内涵探微  王颋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5辑

[《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耿昇﹑刘凤鸣﹑张宝禄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

目       录

序  刘炳国

齐鲁文化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王志民

共同构建丝绸之路大文化圈  董建国

登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耿昇

古登州的丝路花絮已落鲁东  李清山

传承登州歴史文化,提升蓬莱城市品质  张代令

我对蓬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阿南惟茂

明代登州与海洋文明―城市空间的解读 万明

登州曾是隋唐的一个门戸―开元寺所连接的歴史的一环  上田雄

登州在唐与新罗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祈山

《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  谢贵安

蓬莱,“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地  李世惠﹑于清才

论唐书登州港的歴史作用  曹承杰

《登州府志》的版本学研究  刘正

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研究―兼谈登州的历史地位及其文化遗存的价値  李英魁

登州与明末中朝海上丝路的复航―以朝鲜贡使安敬《驾海朝天录》为文本  陈长文

登州古港早期的港航活动  蔡玉臻

海上丝绸之路蓬莱之路史迹初探  袁晓春

元朝时期登州与高丽的海上交通  周霞

高丽外交家、文学家郑梦周的登州诗赏析  刘晓东

17世纪《航海朝天图》的形成与山东半岛  林基中﹑刘晓东

论杨仆撃朝鲜楼船军“从齐浮渤海”及相关问题  王子今

从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夫人的游记看19世纪下半叶的烟台与山东半岛  耿昇

张保皋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金德洙

圆仁法师在山东的足迹  阿南史代

海上丝路与旅韩华侨华人  晁中辰

高丽义天大师经山东密州来华弘法  谢俊美

清末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的经济交流  松浦章﹑邹双双

胶东半岛高丽戍考  朴现圭

略论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及“中学东渐”之路  刘丹忱﹑刘明翰

论宋元时期山东半岛的对外交往  朱亚非

从田横信仰圈看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的海上交往  曲金良

清末民初龙口开埠设关论略  连心豪

关于胶东半岛打造“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乐游品牌的构想  曹艳英

古代山东半岛航海发展之我见  李文渭

从韩国炸醤面看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的饮食文化交流  任晓礼

清前期山东与中西关系  王巨新

韩中古船舶货物装载方法比较研究  成洛俊﹑金炳堇

东亚海洋佛教故事与法华信仰  曹永禄

关于徐福出海船舶的探讨  时平

徐福﹕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者  曲玉维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  李庆新

明代中日僧使外交与海上丝绸之路  杨古城

试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宗教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陆芸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経済学思考  王纪孔

东亚文化圈和东亚价値观的历史考察―以中日韩(朝)为主体的歴史分析  贺圣达

浅议中国与朝鲜的货币文化交流  戴建兵

毕拱辰及其译校的汉文西书  邹振环

唐新联合军百济王都泗泚城攻略校注  徐作生

释慧超《往五天竺国传》里“西胡”习俗的记载  田卫疆

五代吴越国与日本交往通论  王心喜

明初的中日关系与寓滇日僧  古永继

万历朝鲜之役明军中的外国兵  郑洁西

文化苦旅―对近代来登州传教士狄考文的理性思考  朱龙

登州: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启航  凌云鹏﹑永乔﹑成良﹑李静

“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6辑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3月

主编﹕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红河州人民政府]

 

内容简介

2009年9月,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等召开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包括香港、台.湾等在内的20多个省(市、区)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是在国家加快沿边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研究中外关系史及对外关系的盛会。会议共收到60多篇论文或论文提要,其中不少论文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资料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文献价值。经过编辑整理,出版《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这本文集。

目  录

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刘一平

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晋保平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耿昇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致辞    杨福泉

帆船时代南海区划东西洋之另一讲究    陈佳荣

傣泰民族先民从云南向东南亚的迁徙与傣泰文化圈的形成    郑晓云

中国西南地区海贝和象牙的来源    段渝、邹一清

宋代中国与东南亚的航海贸易关系    孙光圻

南朝萧梁时中外关系述略    石云涛

石星与明代万历援朝战争    朱亚非、杨忠艳

从暹罗馆的设立看明朝后期与暹罗的文化交流    张文德

洪武初年明朝、北元、高丽关系与地缘政治格局    赵现海

雄关漫道:明末朝鲜贡使的山东之行    陈长文

后金政权与朝鲜王朝的政治外交关系述论    王臻、李宗勋

高丽使节郑梦周登州史迹考    袁晓春

法国云南东方汇理银行在蒙自与云南府的活动    耿昇

云南边疆的现代化起步与社会变迁――基于贺宗章、丁文江红河地区亲历记的研究    陆韧

试论二战后越南抗法、抗美时期的中越关系及其启示    齐欢

略论中国与南非外交关系史    庞英姿

印度对华反倾销史简论    李丽

抗战时期特种矿品对苏、美易货偿债及其影响    张天政

近代大变局中的红顶行商潘仕成    王元林、林杏容

红河州应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陈云峰

建立中越战略对话谋求中越间的高度互信    王國平

红河州在云南对外开放中的历史与现状    李敏

创新传播载体建设文化长廊

鲁国超、潘正飚、李义钦、杨魁、赵丽惠、戴艳萍、罗林青、杨明巧、陈银海

试析中国与东南亚的伊斯兰联系    陆芸

5-14世纪景教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    孙泓

20世纪初芬兰来华传教士及其特点    李颖

《华严经》董贤印本考述    刘波、林世田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方铁

编后语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7辑

[《“草原丝绸之路”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主编﹕张柱华﹐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http://www.china-world1981.com/?p=646

参《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通讯》第25期(2010年12月)﹕

http://www.china-world1981.com/?p=613

目        录

丝绸之路与古代民族  周伟洲

考察草原丝绸之路的法国人  耿昇

丝绸之路与古代东西文明交往  王 欣

“欧洲文化中心论”再认识  晁中辰

西方汉学边疆研究的理论取向和价值关怀  胡志宏

论草原丝绸之路的复兴  孙 永

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草原商路——以5-14世纪为中心  孙 泓

对“丝绸之路”源头和起点在浙江湖州新说的质疑  王心喜

3-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  石云涛

唐代西北民族的“吐蕃化”及其对藏族形成的作用  杨 铭

从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状况看西域在汉晋时期佛教东渐中的作用  高 凯

甘州回鹘与丝绸之路   朱悦梅﹑杨富学

敦煌壁画中的杖具——笞杖、球杖考  胡同庆

略论和田马钱的希腊化背景  戴建兵

《突厥语大辞典》中词汇及其医学与相关词汇的数量  杨东宇

明代外交模式及其特征考论——兼论外交特征形成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  万 明

明初甘肃的地缘政治与西北疆界的形成——由洪武五年冯胜弃地事件引发的思考  赵现海

浅谈清人北京视野中的西域   贾建飞

南北纵横丝路与塔里木文明融合  廖肇羽

中外关系影响下的塔里木区域社会  李国平

唐代安西都护府渭干河西岸遗址群得调查与研究  邢春林

试述元明清中央政府治边政策(提纲)——西藏—尼泊尔边境管理  董莉英

唐代吐谷浑在陕北的活动——延安市出土《李良仅墓志》研究  韩 香

明代历任延绥巡抚考略  陈长文

统万城、大城及相关问题  吴洪琳

陕北边塞文化述论  吕 静

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杜林渊﹑张小兵

榆林地区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  吕 波

榆林教育述略  曹汉斌

榆林县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桎梏与出路  张柱华

山东青州西辛战国墓中的金银器皿带有外域草原民族的艺术  庄明军﹑张安生

陕西奇人王征与奇书《远西奇器图说录最》  邹振环

民国时期国际汉学史研究  李孝迁

日本“中国经学史”之译介与回响  王应宪

徐家汇藏书楼有关中国西部英文书目提要(1911年前)  马少甫

约翰‧史密斯‧托平《中国穆斯林军阀:马鸿逵在宁夏(1933—1949)》述评  张天政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8辑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8辑 马国强、邢春林编

《丝路印记 ─ 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新和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管理局

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目    录

 

“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综述  邢春林、程建军、孙泓

伯希和对库车地区的考察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耿昇

唐安西都护府与新和县的历史遗存  武汉大学历史系 陈国灿

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刍议  广东肇庆学院政法学院 王超杰

从考古资料看西方动植物纹饰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及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

孙泓

张政烺编注《唐人所记之动植物》摭证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建

新疆渭干河西岸唐代烽燧遗址的调查与研究 新和县人民政府 邢春林、新和县文物局 程建军

龟兹文化与佛教东传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华强

丝路使僧话悟空  海南琼州学院 袁澍

新河“龙马纹”陶器及相关问题   新疆文物考古所 张平

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   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 杨森

两汉上郡龟兹县考略  陕西榆林学院政法学院 马少甫

龟兹名僧鸠摩罗什与佛教文化传播  安徽敬亭书院 余雷

唐诗中的丝绸之路西域道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石云涛、莫丽芸

浅议龟兹史前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新疆拜城县史志办 任克良

浅谈新河县的历史文化  新和县文体广电局 鲍自斌

新和县汉唐屯田文化旅游产业研究  新疆新和县旅游局 徐苏豹

从出土文献看吐蕃占领西域后的管理制度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学院 朱悦梅

浅谈新和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及保护  新和县文联主席 魏强

弘法中原的龟兹名僧   新和县编委办 肖燕

浅谈隋唐时期龟兹白氏政权之始末   新和县委党校 朱顺金

由“李崇之印”与“汉归义羌长印”引发的一些历史思考   新和县委史志办 杨持纲

“江南丝绸之路”命名刍议   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 王心喜

早期的四海地理观与北海、西海的地望   暨南大学历史系 王妤、王元林

后记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

[《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主编﹕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华侨大学华人华侨研究院﹐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

目        录

喜迎卅周年  更上一层楼 ─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10年泉州年会总结   陈佳荣

朱士行  ─  汉地第一位开创中西文化交流的僧人   陈楠楠

法国东方学家格鲁塞对玄奘西游的研究   耿昇

试论唐代西域求法僧侣的求法动机及其“宗教生存困境” ─  以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的讨论为中心   张云江

高句丽宗教的多元发展   张春霞

赴日宋僧与忽必烈征日战争   郭万平

李约瑟与道教   刘树勇

印尼孔教﹕中国儒学的宗教化与印尼化  ─  兼谈海外华人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播布

王爱平

中世纪伊斯兰教东传与东亚各国穆斯林社会的形成   孙泓

杭州凤凰寺始建年代考   王心喜

浅谈艾儒略(Lulios Aleni)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沈也地

中欧文化交流的使者刘松龄   周萍萍

西方传教士与国际法初入中国   王超杰

新加坡华人基督教史初探(1819-1949)   张钟鑫

康乾时期燕行使眼中中国北方民众的宗教信仰   赵兴元

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民间信仰” 概念的认知与检讨  ─  附带论及中国社会中宗教与社会的

联系与互动关系   黄海德

乡土社会的信仰与秩序  ─  闽南H县J镇基督教与民间信仰相处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范正义

德教五教同宗论与中外文化交流   陈景熙

海外华人庙宇个案研究﹕天福宫组织﹑结构与功能(1840-1915)   李勇

海外交通视角下的妈祖信仰传播  ─  以妈祖在日本的信仰传播为中心   周丽妃

试析北美1960年以来华人宗教信仰变化   栗艳

徐福﹕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者   曲玉维

古代四川盆地偶像式构图与情结式构图艺术形式的来源   段渝  邹一清

论古代角抵﹑相扑活动的表演性和娱乐性  ─  兼谈敦煌壁画中相关画面的定名   胡同庆

多元宗教文化影响下吐蕃职官管理制度的形成   朱悦梅

郑和下西洋﹕异文化﹑人群与文明交融   万明

《皇华集》所反映的中﹑朝文化交流   王克平

西学在华传播的三个堆积层与晚明﹑晚清的关联   邹振环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0辑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0辑 王欣主编

《城市与中外民族文化交流》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8月

目    录

移民与丽江古城及其多元文化的形成 杨福泉

海南文化的自然主义特征及其历时性结构 张一平

秦人与西戎─解读清华简 许全胜

秦始皇第五次出巡行程分析 曲玉维

论海南古代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发展特征 阎根齐、曹雅莉

楼兰城在中西交通史上的地位 石云涛

探索古丝路重镇龟兹的历史文明 耿昇

中原移民与安南城市─以羸阝娄为例 古小松

唐代桑干河流域城址的分布与选择 孙靖国

统万城─民族文化交融的经典范例 吴洪琳

文化交融下的唐代长安盛况 钱婉约、贾永会

西安附近与新罗有关的部分佛教遗迹 王欣

唐代的胡人、胡商与城市发展、城市文化─兼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定位、规画 陆 芸

敦煌壁画中的城市、住宅及卫生设施 胡同庆

敦煌起义军政权的商业贸易 刘进宝

须弥山石窟与藏传佛教造像 薛正昌

古代西方文化传播的本土化问题 孙 泓

昙花一现之城:全球化开端时期的明代舟山双屿 万 明

郑和下西洋与蓬莱船材 袁晓春、张粤俊

漳州海澄月港与中外民族文化交流 连心豪

拂菻、佛郎机和化人 陈佳荣

早期西方传教士与澳门印刷出版活动述略 徐亚娟

试论耶稣会“适应政策”的来源决疑论在对华传教过程中的体现 何岩巍

澳门艺术与中外民族文化交汇 莫小也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洋风建筑” 李丕宇

沈阳城的发展与女真满族的崛起 王冬芳

城堡即家园 ─ 清代伊犁锡伯营八牛禄城堡研究 唐智佳、武金峰

试论清代新疆卡伦 李建平

近代新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 贾秀慧

清代前期安多地区的城镇与市场 彭博

道光十二年广利洋行商人卢文锦卖铺店考 程存洁

开埠与烟台的城市化 赵慧峰、俞祖华

莫斯科“中国城”和“中国城墙”考 林精华

铁路与日本近代化 祝曙光

伪满时期朝民迁移中国东北的推拉力分析 赵兴元

少数民族政权汉化在史学活动中的表现 谢贵安

“城市与中外民族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综述 孙泓

后记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1辑

《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和谐与共生》 :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耿昇、戴建兵主编

兰州 :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4年出版

目錄

康熙大帝、路易十四与天主教入华 / 耿昇

异军突起:16-17世纪的漳州青花瓷 / 萬明

燕赵自古通海外 / 施存龍

东南亚的儒释道文化 / 古小松

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国茶文化的西传 / 武斌

中国与琉球群岛及日本戏剧文化交流 / 李強

历史疆域理原则研究回顾 / 孫泓

东晋南朝佛教三宝供养风俗 / 石元濤

中国西藏与缅甸关系及边界划定 / 董莉英

公元5-10世纪灵州粟特人发展史研究 / 陳瑋

敦煌民俗乐舞服饰图像研究 / 盧秀文

元代杭州中外文化的和谐交融 / 鮑志成

河北的伊斯兰文化与穆斯林历史 / 陸芸

朱元璋与郑梦周 / 袁曉春

纵观明朝与李朝关系的历史继承性 / 王冬芳

清入关前对朝鲜的贸易及影响述论 / 王臻

跨文化融合:中国近代教堂艺术的本土化嬗变 / 李丕宇

近代中国天主教徒的皈依动机 / 李曉晨

近代西方环境保拃思想的传入 / 徐建平

以文史互证看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 郭華偉

略论吐士纶在焉耆土尔扈特部的考察 / 吐娜

晚清海外游记中的西方人类学展示 / 張曉川

晚清同文馆从”西文”向”西学”的转变 / 陳海燕

“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和谐与共生”学术研讨会总结 / 張一平

“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和谐与共生”学术研讨会综述 / 邵岩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2辑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2辑 丘进、张倩红、万明主编

出版人:方鸣

《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年10月

目    录

法兰西学院汉学讲座200周年与伯希和的贡献……耿 昇

评西方首部纳西学专著《麽些研究》……杨福泉

日本在华神社之研究——以杭州神社为例……陈小法

德国与中日历史认识问题——以《明镜周刊》为例……张绍铎

奠边府战役与日内瓦会议:从世界局势与中越关系视角的考察……于向东

中國歷代的海路、海圖及針經……陳佳榮

论西南丝路与海上丝路的关系……方 铁

海南岛与海上丝绸之路……张一平

试论丝绸之路上宗教传播流向及其成因……王 超

徐福为中日或东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施存龙

南唐章僚《海外使程廣記》考……王元林

宋代大食进奉使辛押陀罗其人其事——兼谈广州蕃坊方位等问题……马建春

元明时期外国来华使臣驿站接待略述——以真定为中心的考察……戴建兵、邵 岩

郑和下西洋前后的满剌加社会……时 平

郑和军士本头公研究略陈……徐作生

论明永乐时期环渤海地区的海防……赵树国

晚明东亚海域地缘政治变迁与天津镇、登莱镇的建立……赵现海

佩里舰队所见琉球与中国、日本之关系……修 斌、刘啸虎

从历史文化角度看中越友好……古小松

中文与阿拉伯文在印度洋的交流——以12-17世纪斯里兰卡地名的演变为中心……[意]胜 丽

中国藏李朝档案孤本《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新探……万 明

“学士情結”与中韩文化关系——以系列中国学士东迁案例为中心……刘永连、刘安祺

刘鸿训天启使行与朝鲜海上贡道之重启——兼及《辛酉皇华集》与《朝鲜光海君日记》叙事之比较……孙卫国

朝鲜使臣李民宬对明朝海交重镇登州的记述……王克平

从清代福建督抚奏疏看中西文化撞击……吴伯娅

“神豆汤”故事真相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张晓川

近代外资企业对巴蜀商业文化的影响……王雪梅

晚明澳(门)日(本)贸易中的中国丝织品……戚印平

略论18-19世纪东南亚海参燕窝贸易中的华商……冯立军

略论鸦片战争后福建外销茶贸易……张应龙

彰显全球化视野,推动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3辑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3辑

《华侨与中外关系史》

丘进、万明主编

出版人:方鸣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7月

目    录

徐福一行是菲律宾、琉球、海南岛的最早移民吗?……施存龙

泰国考才顺的金叶子和《岭外代答》的佛罗安……黎道纲

唐诗中的长安侨民和外域人……石云涛

元代来华移民……刘亚轩

乡国之间:明代海外政策与海外移民的类型……万 明

16世纪末的在日明人……郑洁西

林凤拓殖冯嘉施兰国遗迹踏勘……徐作生

清代前期吧地华侨游记概观……陈佳荣

泰国华侨史与丝绸之路的思考……洪 林

清代华人移民暹罗研究……王巨新

清末中美关系与美国华人问题侧观……丘 进

从“准奴隶”到“真百姓”的转变……戴建兵

一战华工和华兵在加拿大的历史遗迹……黎全恩、贾葆蘅

20世纪初日本排斥华工政策与旅日浙南华工群体……郑乐静

孔子与战后美国华人的文化想象社区……张 涛

印尼“华裔马来语文学”的“在地化”演变……萧 成

马来西亚霹雳州南天洞研究……宋燕鹏

山东旅俄华侨华人三题……晁中辰

略论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华侨对祖籍国的贡献……李未醉

中国与东南亚人缘之兄弟手足情……古小松

中朝移民史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孙 泓

北京華文學院簡介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4辑

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4辑

《中外关系史视野下的一带一路》

王欣、万明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6年10月

目 录

历史与现实

北魏对西域的经营与治理……王欣

唐宋“宾贡进士”变迁述论……吴德义、李宗楫

疍家人与中国原生态海洋文化……徐晓望

整体丝绸之路上的点与线─以明代泾川为中心……万明

海不扬波:明代京畿地区海上安全述论─以环渤海地区海防体制演变为中心的考察…赵树国

读《明史‧柯枝传》拾零……晁中辰

从锦纶会馆看“一带一路”的历史联系……刘永连

从边缘到核心:试论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及作用…..张述友

经济与交流

孙吴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刘亚轩

元朝海外贸易与经济一体化……王明前

晚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产─肇庆崇禧塔与花仙寺公园遗址考述……刘明强、刘俊杏

清代中国与东南亚的鱼翅贸易……冯立军

清代哈密至巴里坤道路考……王启明

清代中国与越南贸易述略……廖大珂

西班牙、法国、伊朗博物馆所见南丝路中外交流……段渝、邹一清

作为中国通的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与《龙与外国鬼子》……李雪涛

民族与文化

中古时期的佛教与民族边界……吴洪琳

唐韩休墓“乐舞图”探析……周伟洲

中古胡系民族之流动:对公元5-10世纪宁夏区域粟特人的历史考察……陈玮

入乡随俗于文化转型:唐代入华中西亚胡人宗教信仰的变化……韩香

敦煌藏、汉文《走失占法书》比较研究……陈于柱、张福慧

略论唐宋时期的中外饮食文化交流……刘朴兵

摩尼教祈雨:从波斯到福建……杨富学、彭晓静

晚明第一代儒家天主教徒:为何?何为?……贾未舟

会议综述……孙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