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林珂博士谈“在中国书写世界史:晚明文人的域外认知”

去年,请了两个老教授来做讲座。今年,改请两位海外毕业的年轻博士。第一场由德国慕尼黑大学的Elke Papelitzky作报告。

老教授们名气太大,不用怎么宣传,基本上每个人都知道他们的研究。每出一本书或发篇文章,立马都被刷屏。年轻人,冲锋在第一线,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的研究也很好,但大都默默无闻,所以更要宣传一下。

以下为海报和讲座具体内容。

5月3日晚,山东大学“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院系列讲座”第24讲在历史文化学院1106报告厅举行。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教研助理林珂(ELKE PAPELITZKY)博士,做了题为“在中国书写世界史:晚清文人的域外认知”的精彩报告。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马光副研究员主持,副院长刘家峰教授、杨光副教授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林珂博士首先以图表的形式向同学们详细展示了《殊域周咨录》、《咸宾录》、《四夷广记》、《四夷馆考》、《方舆胜略》、《裔乘》、《皇明象胥录》等七部晚明文人的著作,介绍了各位作者在晚明时期的身份地位,并对晚明中国所面临的新形势做了分析,使听众对晚明文人书写“世界史”的背景有了一定的认识。

接着,林珂博士对七部著作的具体内容,如涉及到的国家概况和各国文字比重等,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形象生动的图表形式进行展示。林博士以作者对暹罗和欧洲国家的描述为例,详细介绍了晚明文人所书写的“世界史”,主要涉及到朝贡关系以及对朝贡体系的挑战两个方面。

最后,林珂博士对晚明文人著作的“世界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晚明文人书写的“世界史”,表明了当时士大夫对外部世界的积极探索。然而,这种“世界史”的实质却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是以中国的朝贡体系为纽带的历史观。晚明文人目光所及之处,均是与中国有联系的外部国家,而那些挑战了朝贡体系的欧洲国家,则未能被他们纳入眼中的“世界史”范围。

在互动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就感兴趣的问题纷纷向林博士提问,现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林博士一一作了详尽解答。

嘉宾简介:

林珂(ELKE PAPELITZKY),历史学博士,德国慕尼黑大学教研助理,通晓德、英、法、中、日、韩等多种语言,其博士论文“HISTORICAL GEOGRAPHICAL TEXTS OF THE LATE MING(1368-1644)AND CHINA’S MARITIME HISTORY”通过深入研究明代晚期中国的历史地理著作来考察中国海洋史的发展,目前已在JOURNAL OF ASIAN HISTORY、CROSSROADS等发表论文多篇。

文/图:朱子钰  |  编辑:任珂

原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