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

前几天回国参加了“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会上宣读的论文为《明洪武初中日关系问题新探》(尚未刊出,适当时候再行公开)。此次会议议题非常宽泛,与会学者也挺多。以下为官方会议介绍和会议议程:

近日,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主办、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吴宏亮、副校长张倩红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74所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开幕式由郑州大学副校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张倩红教授主持。校党委副书记吴宏亮、中外关系史学会丘进会长、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安国楼教授分别致辞。学会名誉会长耿昇研究员、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陈佳荣先生、会长丘进研究员、执行会长万明研究员、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越南研究所所长于向东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百陆副院长分别作了大会发言。

在专题研讨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信息化时代的中外关系史研究”、“历史上的边疆与海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与互动”以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等四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研讨会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大家认为此次研讨会议题新颖,采用新史料、新视角、新方法,凸显了全球视野,推动了中外关系史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刘丽娟 供稿)

超清原图请到陈佳荣教授的南溟网查看

会 议 议 程

10月11日上午 地点:郑州大学综合管理中心第二报告厅
9:00—9:30 开幕式 主持人:张倩红
1. 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宏亮致辞
2. 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丘进致辞
3.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负责人安國樓致辞
4. 筹办方代表陳天社介绍会议筹备情况
9:30—9:45 合 影 地点:郑州大学综合管理中心前
9:50—12:00 大会发言 主持人、评议人:纪宗安
(每人20分钟)
1. 耿 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法兰西学院汉学讲座200周年与伯希和的贡献
2. 陳佳榮(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中國歷代的海路、海圖及針經
3. 丘 进(华侨大学):从威宁石门坎现象看清末基督教在华传播的文化作用
4. 万 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藏李朝档案孤本《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
5. 于向东(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奠边府战役与日内瓦会议:从世界局势与中越关系视角的考察
6. 刘百陆(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跨文化表达与宗教传播——对开封犹太人几个宗教词汇汉译的考察

11日下午起:分组讨论
(每位发言人的建议发言时间为10分钟,具体由主持人安排)

第一组 地点:郑州大学综合管理中心第一会议室
议题一:“信息化时代的中外关系史研究”
10月11日下午 上半场(14:30—16:20)
主持人:吴伯娅 评议人:张一平
1. 胡志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陆威仪教授的中国古代空间结构的研究
2. 李木妙(香港新亞研究院):歷史的全球化研究—鄭和越洋西航與明初海外貿易發展,1405-1433
3. 张晓川(四川师范大学):“神豆汤”故事真相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4. 王冬芳(辽宁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环境下的丝绸之路研究
5. 张绍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国与中日历史认识问题——以《明镜周刊》为例
6. 胜 丽(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中斯里兰卡地名的演变
10月11日下午 下半场(16:35—18:25)
主持人:张礼刚 评议人:刘百陆
1. 张倩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战后史学界对纳粹大屠杀罪行的反思
2. 马丹静(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苏联政府支持犹太农业垦殖运动的原因探析
3. 张铁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犹太问题研究中心):论犹太人在近代哈尔滨新闻报刊传播活动中的作用
4. 卢 镇(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克丽奥与犹太人:对16-17世纪犹太历史书写的再思考
5. 刘丽娟(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当代以色列人的中国观——基于以色列主流报纸及智库报告的考察
10月12日上午 上半场(8:30—10:20)
主持人:李 渡 评议人:戚印平
1. 杨福泉(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评西方首部纳西学专著《麽些研究》
2. 王 薇(南开大学):16-17世纪欧洲社会对中国的调查
3. 王超杰(肇庆学院):西方传教士与国际法初入中国
4. 王雪梅(四川师范大学):近代西方宗教对巴蜀文化的影响
5. 翰 琳(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远东地区华侨史问题

第二组 地点:郑州大学综合管理中心第二会议室
议题二:“历史上的边疆与海域”
10月11日下午 上半场(14:30—16:20)
主持人:刘永连 评议人:朱亚非
1. 戚印平(浙江大学历史系):晚明澳(门)日(本)贸易中的中国丝织品
2. 孙卫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刘鸿训天启使行与朝鲜海上贡道之重启
3. 任志宏(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宋代铜钱外流中折射出的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
4. 戴建兵、邵 岩(河北师范大学):元明时期外国来华使臣驿站接待略述
5. 时 平(上海海事大学):郑和下西洋前后的满剌加社会
6. 王克平(延边大学人文学院):朝鲜使臣李民宬对明朝海交重镇登州的记述
10月11日下午 下半场(16:35—18:25)
主持人:王 薇 评议人:时 平
1. 朱亚非(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启示
2. 徐作生(《文汇报》):郑和军士本头公研究略陈
3. 孙竞昊(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郑和下西洋军事干预行为辨析
4. 马 光(比利时根特大学汉学系):明洪武初中日外交问题新探
5. 赵树国(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论明永乐时期环渤海地区的海防
6. 冯立军(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略论18-19世纪东南亚海参燕窝贸易中的华商
10月12日上午 上半场(8:30—10:20)
主持人:张铁江 评议人:楊雨蕾
1. 雪 莲(赤峰学院):辽对西北边疆的征服与治理
2. 张爱敏(登州博物馆):从山东现存海防遗迹与文物看明代山东倭寇与海防
3. 赵 红(烟台大学人文学院):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山东海防
4. 赵现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晚明东亚海域地缘政治变迁与天津镇、登莱镇的建立
5. 张应龙(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略论鸦片战争后福建外销茶贸易
6. 关 威(惠州学院):试析李鸿章对中法战争的态度

第三组 地点:郑州大学综合管理中心第三会议室
议题三:“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与互动”
10月11日下午 上半场(14:30—16:20)
主持人:杨福泉 评议人:于向东
1. 李 渡(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历史与现实:中国东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嬗变
2. 李东屹(国家图书馆):区域主义时代的中国—东盟关系
3. 修 斌(中国海洋大学):佩里舰队所见琉球与中国、日本之关系
4. 田永秀(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民初中日关税修订交涉
5. 林精华(首都师范大学):陌生的邻居:东正教在中俄相互认知上的障碍
6. 徐 波(《世界知识》杂志社):与邻国的历史认知错位及其原因分析
7. 范宏伟(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中国与缅甸边界问题
10月11日下午 下半场(16:35—18:25)
主持人:孙 泓 评议人:孙卫国
1. 刘永连(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学士情节与慕华心理——从汉唐以来中国学士东迁朝鲜半岛的记述看中朝文化关系
2. 方毓强(《新民晚报》/华东师范大学):新罗人与中秋节研究
3. 朴 彦(江西师范大学):明代的辽东高丽人
4. 杨雨蕾(浙江大学历史系):万历年间朝鲜使臣与琉球使臣在北京的交往
5. 乌云高娃(中国社会科学院):明清时期蒙汉合璧分类辞典的编撰及其对朝鲜司译院类解书的影响
6. 曲玉维(中国国际徐福文化交流协会):为徐福正名
7. 施存龙(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徐福为中日或东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10月12日上午 上半场(8:30—10:20)
主持人:修 斌 评议人:方 铁
1. 古小松(广西社会科学院):从历史文化角度看中越友好
2. 车明追(云南省红河州社会科学院):从云南涉外交通看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往来
3. 陈小法(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日本在华神社之研究——以杭州神社为例
4. 樊 琳(上海市档案馆):上海美专的法国记忆
5. 安 然(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中以关系解冻的多因素分析(1978-1991)
6. 张 寒(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与东帝汶双边关系展望
7. 成思佳(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若曾与《安南图说》

第四组 地点:郑州大学综合管理中心第四会议室
议题四:“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10月11日下午 上半场(14:30—16:20)
主持人:柏 峰 评议人:古小松
1. 方 铁(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论西南丝路与海上丝路的关系
2. 马建春(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宋代大食进奉使辛押陀罗其人其事
3. 王 超(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试论丝绸之路的宗教传播流向
4. 高 凯(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从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蠡测其在麻风病传播中的作用
5. 贾 森(郑州大学历史学院):7-10世纪可萨汗国商业地位变迁研究
10月11日下午 下半场(16:35—18:25)
主持人:陈小法 评议人:张应龙
1. 王元林(暨南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南唐章僚《海外使程廣記》考
2. 张一平(海南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海南岛与海上丝绸之路
3. 袁晓春(登州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东亚史料中的广东福建海商
4. 陆 芸(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
5. 萧 成(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近20年“海上丝绸之路”诸国华文文学发展的融汇倾向
6. 吴伯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清代福建督抚奏疏看中西文化撞击
10月12日上午 上半场(8:30—10:20)
主持人:乌云高娃 评议人:马建春
1. 武 斌(沈阳故宫博物院):关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的研究与思考
2. 孙 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东北亚地区出土胡俑研究
3. 韩 香(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中古胡人驯狮活动与五方狮子舞
4. 李 方(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北魏与西域的关系
5. 李春尧(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佛教入滇问题初探讨

闭幕式 主持人:武 斌
10月12日(10:30—12:00) 地点:郑州大学综合管理中心第二报告厅
分组汇报
10:30—11:30
(每个小组代表15分钟)
1. 第一小组汇报(刘百陆)
2. 第二小组汇报(刘永连)
3. 第三小组汇报(孙卫国)
4. 第四小组汇报(马建春)
闭幕式
11:30—12:00
1. 万明会长做大会总结
2. 陈佳荣介绍中外关系史学会网站
3. 下届承办单位代表丘进会长致辞
4. 张倩红教授致闭幕词

会议代表分组名单
第一组
万明、张倩红、翰琳、胡志宏、李木妙、刘百陆、卢镇、马丹静、全骜颉、胜丽、王薇、王超杰、王冬芳、王雪梅、杨福泉、张礼刚、张绍铎、张铁江、张晓川、艾仁贵、刘丽娟、张瑞

第二组
陳佳榮、朱亚非、柏峰、冯立军、顾宇辉、关威、刘勇、马光、戚印平、任志宏、时平、孙竞昊、孙卫国、王克平、雪莲、徐作生、袁澍、张爱敏、张应龙、赵红、赵树国、赵现海、余丽、王琛、谢志恒

第三组
丘进、纪宗安、车明追、陈小法、樊琳、范宏伟、方毓强、古小松、李渡、李东屹、林精华、刘永连、朴彦、曲玉维、施存龙、田永秀、乌云高娃、吴晓芳、修斌、徐波、杨雨蕾、张寒、于向东、陈天社、安然、成思佳

第四组
耿昇、武斌、张一平、孙泓、方铁、韩香、李方、李春尧、陆芸、马建春、王超、王文君、王元林、吴伯娅、萧成、袁晓春、臧德清、周晓菲、郑良勤、高凯、王毓敏、刘涛、侯波、禄德安、马致远、姜静、李书军、彭超、贾森、张壬、赵茜、张龙春

会务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分工:
1、会场负责人:马致远
2、会议就餐负责人:陈 浩
3、会议用车负责人:盛 磊
4、会议接待、会场服务负责人:谢志恒
5、会议材料、会务联络负责人:艾仁贵
6、会议总协调人:陈天社

《“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有2个想法

回复 马光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